思想旗帜引领方向 实干笃行开创新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
10-10 / 2023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察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大河上下满目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察 新华社记者 万里黄河,奔流不息。大河上下,焕然一新。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连日来,记者在黄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大河上下满目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察
万里黄河,奔流不息。大河上下,焕然一新。
两岸换绿装 大河满目新
上游有水下游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青海,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为黄河下游提供了近一半的优质源头活水。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鄂陵湖(无人机照片,2021年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黄河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的天然生态廊道,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牢这个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尤为关键。
这是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扎陵湖风光(2022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吕雪莉 摄
在黄河中游,万里长河劈山越岭,穿行晋陕峡谷。放眼望去,昔日荒坡披上植被,漫漫荒沙被锁住。不少地方都成了远近闻名的郊游好去处。
近五年来,山西省相继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等工程。山西省吕梁市市民张红感慨道:“环境变化太大了,根本看不出这里是一个煤焦生产大市,到处青山绿水,我们市民幸福感满满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记者了解到,坚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沿黄各省区已闻令而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
山西省永和县黄河乾坤湾(无人机照片,2017年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统筹谋划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堤内外系统治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向好,黄河“健康指数”不断提升。
黄河中游,全面保护天然林,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山西实施汾河中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汾河源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生活用水标准;陕西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已从多年前的8.3亿吨减少到如今的2.68亿吨。
通过强化污染治理联防联控,陕西省渭南市与沿黄6个城市携手,建立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实行黄河流域综合整治共商治理措施,合力推进水环境整治。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为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湿地景色(无人机照片,2022年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短缺,是流域最大的矛盾。
宁夏调节好从黄河取水的“水龙头”,全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累计达到487万亩,占灌溉总面积近一半;内蒙古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不断提升各领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河南把1952万亩高标准农田升级为高效节水灌溉田,每年可节水1亿多立方米……沿黄各省区以水为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一大目标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山绿民富。”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李克文说,“统筹水土保持与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基础,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长70.7%。”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枕鹤(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杨斌 摄)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山东锚定“走在前”,动能接续转换加速推进,新经济投资加速布局。今年前三季度,“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全部投资6.9个百分点;
陕西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加快,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以比亚迪、吉利、陕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领先;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面向未来,沿黄各省区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同心奋斗。(记者杨守勇、张志龙、高天、王金金、张海磊、张玉洁、恩浩、姜辰蓉、张晨俊、邹欣媛、柴婷、牛少杰)
转载和免责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本站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