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贸新闻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安徽滁州南谯区:探索“宅改+”乡村振兴路径 发展农业农村新业态

发布时间:2022-05-25 信息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让闲置宅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让农民手中原本“沉睡”的资产变成可增值的资本,是宅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通过“宅改+”方式,多方位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新模式,发展农业农村新业态。农民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的家底厚了

让闲置宅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让农民手中原本“沉睡”的资产变成可增值的资本,是宅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通过“宅改+”方式,多方位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新模式,发展农业农村新业态。农民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的家底厚了,乡村振兴自然有了源头活水。

宅改+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南谯区施集镇丰山村李都郢宜居乡村更新点南侧规划建设近500亩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农业产业示范园,其中200亩用来发展南谯区重点打造的香菇产业;北侧则规划建设近300亩高标准蔬菜及精品水果大棚。建成后,两项产业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民就地就业180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预计超过150万元。

井楠村民宿群井楠村民宿群

宅改+乡村旅游。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是滁州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号工程”,在南谯境内总长119公里。近年来,南谯区积极推进风景道沿线环境整治、景点打造和产业发展,结合农村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发展农旅、康养“旅游模式”,释放改革红利。

施集镇井楠村将农村闲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进行改造,出租给井楠文旅公司发展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项目,借力风景道优势,依托茶山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21年,井楠村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500万元。加上宅基地入股茶叶、栎菇等加工项目,村集体经济总量较2020年翻了一番。2021年8月,井楠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宅改+土地入市。结合宅改工作,施集镇正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申请将农户依法自愿退出的宅基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并按程序组织入市。李都郢宜居乡村更新点拟规划14亩土地入市,视情况用于产业发展或配套建设等用途。施集镇镇长张燕燕表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能解决乡村产业项目落地问题,又能激发土地资源活力,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益。

南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司义党表示,通过宅基地改革,南谯区要努力实现三个保障:保障农民“户有所居”,保障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农村公共服务,让农民既能住下来,还能留下来,带动乡村“活起来”。(阮步影)

转载和免责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本站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相关推荐